首页 爱丽丝书屋 娱乐明星 娱乐封神榜

第五卷 第811章

娱乐封神榜 威武威武 3110 2024-03-05 12:04

  即便以何冠昌的城府,听到这些也忍不住吸了口凉气,但很快又放松了下来。

  “还好,我们跟张先生没什么冲突。”他这么说道,语气中还有些欣喜的意味。

  “阿昌,我们有没有可能……”邹文怀这时面露犹豫之色,“有没有可能将张先生请到我们院线来。”

  何冠昌愣了下,旋即露出苦笑:“老伙计,先不说邵爵士会不会放人,我们拿什么筹码请张先生过来?”

  邹文怀一时语塞,是啊,嘉禾能拿得出什么筹码?

  虽说以张先生的性子和身家,已经不在乎票房了,可他在不在乎是他的事,嘉禾给不给最好的待遇是嘉禾的事情。

  而且,三千万大导演的噱头还是很响亮的,要是因为嘉禾做得不到位,导致票房砸了,那好事就会变成坏事。

  再说了,就算嘉禾如此卖力跪舔“张皓轩”,给他最好的时间段,安排最多的影院,甚至延迟下线的时间,在他那里加的分也不见得多,反而会让头牌的成龙心里不舒服。

  即便成龙会理解,这实际是在帮他,可不舒服就是不舒服,没准哪天就会被引爆,变成跟嘉禾之间的裂痕。

  洪金宝当初还是嘉禾的大将呢,结果还不是该跑路的时候跑路。

  “不要急嘛,人家李先生当初说了,只要阿龙成为亚洲第一,他就会给阿龙一个机会,人家牙齿当金使,不会食言的。”何冠昌当即又安慰地说道。

  “也是,我们这几年跟着李先生,在好莱坞也赚了不少,就这样吧。”邹文怀点了点头,最终放弃了那个打算,“不过,还是让人在我们旗下的电影杂志里,帮忙吹捧几句,总要给张先生一个面子。”

  “我明白。”何冠昌一口应了下来。

  邹文怀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念头,主要还是他依旧想着打入好莱坞。

  要说香港几大电影公司里最有眼光的老板,也就邹文怀一个了,邵氏日薄西山,因循守旧只想着吃老本,新艺城眼中只有钱,唯有嘉禾,虽然同样念着赚钱,但也没忘记想要打出去,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。

  是,邹文怀最开始叛出邵氏时,的确拿过台湾钱的,中英谈判后也是首鼠两端,既在内地投资电影院,又偷偷摸摸支持8平方,结果就是过后内地找他算账,直接收回了所有电影院,导致电影企业改制就此停顿,并拖延到千禧年。

  然后……然后到了96年,眼瞅着回归已经成定局,他又赶紧连夜绣红旗,跟峨影投资了《鸦片战争》来表忠心。

  但是不管怎么说,当邵氏跟新艺城只想在香港乃至东南亚这个小池塘里打转时,只有嘉禾想着要打出去,要在北美立足。

  80年代初的时候,邹文怀就想着将成龙包装进好莱坞,不惜拿了1000万美元投资《杀手壕》、《炮弹飞车》等电影,结果颗粒无收。

  尽管这次失败让嘉禾伤筋动骨,邹文怀也只是暂时熄了心思,并开始进一步打造成龙,这才有了后面龙式动作喜剧的诞生。

  如此到了90年代,靠着成龙这个超级巨星,嘉禾在国际上的名气越发旺盛,于是再次拿出数千万美元,在好莱坞投资了《忍者龟》三部曲。

  尽管这部电影从开拍到上映一波三折,最终还是让嘉禾大赚了一笔,拿到了差不多10亿港元,这才有了几年后的《简单任务》、《红番区》、《一个好人》、《我是谁》等大制作。

  然后……就没有然后了,邹老板也是人,也是有七情六欲的,一方面是打入好莱坞的艰辛,即便靠《忍者龟》赚了钱,即便出品方打的是嘉禾的名字,但是他们全程被排除在外,除了给钱,什么都干涉不了。

  甚至,嘉禾为此跟合作方的20世纪福克斯吵了不少架,曾一度被威胁不给发行。

  另一方面则是香港楼市的大兴,英国人在撤离之前各种埋雷,拆掉已经成规模的轻工业,然后各种大建吸纳资金,再反手让几条好狗在楼市里面玩金融,于是无数人将钱投了进去,不管邹文怀动心,新艺城那几个也是无心拍电影,一门心思炒楼。

  当然了,结果我们都知道,97金融风暴一来,没有及时收手的通通都被套牢。

  这还是有大陆给了香港支持的情况下,如果大陆没有表态,任凭索罗斯在香港攻城略地的话,在天台上排队的人还不知道要增加多少。

  被如此一冲击,老了的邹文怀也再没了以前的雄心壮志,加上老伙计何冠昌离世,让他彻底放弃了电影行业,儿孙又个个扶不起来,于是千禧年之后,嘉禾一路没落下去,最终让带着日资背景的橙天娱乐收购。

  当然,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,现在嘛,邹老板还是很有心气,一心想要将成龙打造成第二个李小龙。

  不得不说,不管李小龙到底是美国国籍还是民国国籍,他凭一人之力打入好莱坞,的的确确振奋了许多海外华人的心气。

  如果不是成功捧出了李小龙,邹老板也不会心念念的再次重复奇迹。

  尽管“小爱德华·李”之前答应了,只要成龙成为亚洲第一,就帮他打入好莱坞,可是这个承诺一天没有付之现实,就一天让人心绪不宁。

  说到底,“小爱德华·李”的身份太高,人家要是把说得话当放屁,被人问起来一脸的惊愕:还有这事?

  这个时候邹老板依然只能配笑脸。

  所以,他想要借着这个机会,从“张皓轩”这边打开缺口,也就在所难免了。

  不过话说回来,有欲望自然就有烦恼,已经躺平的就不用在意这些了。

  “要不然,就借这个机会,直接将院线卖给张皓轩算了。”清水湾的大宅子里面,邵六对邵三如此说道,“想来他也不是不尊老的人。”

  “还是租吧,反正……他也不在乎?”邵三邹着眉头说道。

  “那邵氏怎么办?”邵六反问,“三哥,你已经不是年轻那会儿了,我就算拿下了TVB,也得靠逸华他们处理事务,你现在好不容易让邵氏有了点新气象,万一累倒了怎么办?我还想你多活几年呢。”

  “我……”邵三不由叹气。

  到目前为止,李旭在香港带来的最大蝴蝶效应,大概就是邵氏不但没有关闭,还在精简过后存活了下来。

  这无疑是件很有趣的事情,邵氏的大片场制度早就是应该淘汰的东西,只不过香港这地方小,变化也没那么快,所以即便在有嘉禾的冲击之下,依然磕磕碰碰的维持到了80年代。

  但是等新艺城成立之后,邵氏的丧钟就被敲响了,香港的市场就那么点大,嘉禾已经吃了一大块,新艺城再分走一大块,邵氏连边边角角都没得捞。

  所以,另一个时空里面,面对这种困境,将重心转移到电视上来的邵爵士,在自家三哥死了之后,干脆关掉了邵氏,将院线租给了潘迪生。

  但是这个时空嘛,因为李旭顺手给了邵三续了两年,自觉身体还行的邵三就开始亲自主导邵氏的改革。

  如此,再加上邵氏这两年跟着李旭,在好莱坞赚了不少,也有这个资金改革,于是邵三一番操作,还真让邵氏再次喘了口气。

  目前邵氏虽然保留了大制片厂的制度,但很多细节上面都有所变化,依然苛刻,但是精简了不少机构,电影也以小成本的都市喜剧为主。

  再加上靠着王天林笼络到了王胖子——作为“张皓轩”看重的导演,又在戛纳拿过奖,邵三也比邵六要大方,倒是让他产出了好几个不错的本子。

  然后邵三这几年通过对好莱坞的观察,居然还学了两手,让王胖子组织人手弄了几个剧本的框架,需要了就往里面填充各种内容,于是邵氏就这么保存了下来。

  这实际上还是饮鸩止渴,不过让邵氏的关门时间往后延迟了几年,邵氏一天不放弃大片场制度,提拔强有力的年轻人来执掌电影公司,就一天杵在悬崖边上。

  一旦邵三身体支持不住了,关门时间必然会重新提上日程。

  邵三也明白这点,所以想要多撑一段时间,然而院线那边撑不了啊,邵氏精简的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拍片数量,本来这两年片子就不够多,再这么一减产,邵氏院线几乎要无片可放,不得不拿老片充数。

  甚至,就在一个多月以前,有几家影院将《初恋50次》重新搬运了出来,放映三周后居然还有200万票房入账,比一些邵氏的新片成绩都要高。

  所以,邵六今天将邵三找过来沟通,准备将另一个时空用过的手段用出来,就是上面说得租赁院线。

  之所以如此,自然是因为邵六小家子气的毛病犯了,舍不得就此放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院线。

  反正李先生只要想,随时可以为他的便宜弟弟……不,都不需要李先生,只要那位张先生想,随时都可以砸钱拉起一条院线来,所以买还是租,很重要吗?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